|
淤泥固化攪拌頭,助力杭德市域鐵路建設在杭德市域鐵路二標段的施工現場,兩臺3米攪拌頭分別安裝在卡特320型和日立260型挖掘機上,正在進行軟土地基的固化作業。這片區域原本分布著大量稻田和洼地,土壤含水量高達40%以上,承載力極低,普通施工設備根本無法進入。傳統的換填法不僅工期長、成本高,還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。而采用這種新型軟土原位固化系統,只需3-4天就能讓地基達到工程車輛的通行標準,為后續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。 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,兩臺挖掘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攪拌作業。卡特320型挖掘機配備的攪拌頭深入地下2米,將特制的固化劑與軟土充分混合。操作師傅介紹說:"這套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就地取材,不需要外運土方。我們按照設計配比添加固化劑,經過72小時化學反應后,地基承載力能從原來的30kPa提升到80kPa以上。" 技術負責人詳細解釋了施工原理:"我們采用的是硅酸鹽類固化劑,主要成分是水泥、粉煤灰和專用添加劑。當這些材料與軟土混合后,會發生水解水化反應,形成膠凝物質填充土體孔隙,同時離子交換作用會改變黏土礦物的性質。"現場檢測數據顯示,經過固化處理的地基,其無側限抗壓強度可提高3-5倍,完全滿足重型設備進場的要求。 與傳統方法相比,這項技術具有顯著優勢。首先是工期縮短,原本需要1-2個月的換填作業,現在僅需一周即可完成;其次是成本降低,節省了土方運輸和處置費用;最重要的是環保效益,避免了大規模開挖對周邊農田生態的影響。杭德市域鐵路沿線地質條件復雜,像這樣的軟土地段還有十多處,采用原位固化技術節省了至少兩個月的工期。 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,為類似地質條件下的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。據悉,杭德市域鐵路項目還將在其他標段推廣使用該工藝。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向復雜地質區域延伸,軟土原位固化技術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它不僅解決了傳統施工方法面臨的難題,更體現了工程建設向綠色、高效方向發展的趨勢。 |